第三卷 第六十九章 西北烽烟又起 (第2/2页)
便支持不住了,连续几日,每天都有营垒失守。然地散布了孙策胜利的消息,孙军士气始终不坠。
袁军的伤亡远远超过了孙军,士卒虽然能够得到轮换,却也不免疲惫不堪。孙军连营数十里,败而不溃,袁军上下弥漫着一股急躁情绪,也难怪逢纪忧心忡忡。
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思来想去,逢纪越想越不安。
“主公,为了讨伐孙策,我军已经战斗一年多了,士卒疲惫,缺乏粮草,百姓疲敝,在这个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另想办法……”
逢纪建议派遣少数精锐,顺着长江从江乘潜入,在背后袭击孙军,制造混乱,以图攻破孙军营垒。
“元图,我军疲惫,孙军也是一样,时至今日,胜负就看谁能坚持住了,孙军寄希望于孙策领兵来援,方能坚守不溃。希望一旦破灭……”
仗打到这时候,只能咬牙挺住了。谁挺住了,谁就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在这个紧要关头,袁绍是不赞同分兵的。而且,袁绍的将领都来自北方,不熟悉水战,士卒中精通水性的也不多见。要想派遣一支部队顺江偷袭,领军大将就是个问题,袁绍并不相信能成功。
“主公,兵法上说,出奇不意,攻其不备。正本清源因为孙军以为我军不能,此举才更容易成功。况且,江东河渠纵横交错,我军想立足于江东,就一定要组建水师……”
逢纪的意思是说,只派少数精锐,胜利了固然欣然,失败了也不可惜。袁绍知道,逢纪说的很有道理。但是,孙军防线摇摇欲坠,眼看着就要被攻破了,袁绍觉得实不必多此一举。踌躇了片刻,他还是没有同意。殊不知,夜长梦多。战场上的形势变幻莫测,战机稍纵即逝,哪里有那么简单。
孙策领兵与曹操部连战十数日,不分胜负。久战无功,孙策也忍耐不住了。自他兴兵以来,江东已经打了两年多了,民生凋敝,士卒疲惫。战乱一起,江东民众便多有渡江逃离的。而孙军的士兵家里,是毋须缴纳赋税的,普通百姓的负担就更重了。如果再打下去,即便取得胜利,恐怕江东也十室九空了。孙策迫切希望尽快结束战斗。
何况,孙策虽然多次扩充军队,兵力却依然远不如袁绍。既然正面进攻不奏效,孙策就只得另谋他策了。
从故到秣陵,相距不足两百里。孙策命孙静统领大军,以防守为主。自己却领精兵一千五百人整,乘船顺河北入震泽,经中江、溧水。过了没有两天时间,便已经悄悄来到了秣陵。
又是一次成功的夜袭,孙策从袁军背后发起突然袭击。可惜周瑜据水结营,仓促间不能渡河作战。袁绍军中将校都是久经战阵,而两军兵力相差悬殊。若非如此,仅此一战,便足以决出胜负了。
尽管如此,袁军大败一场,损失依然极为惨重,已不复先前之勇。
此后不久,袁术养精蓄锐,终于按捺不住,袁氏兄弟战再次爆发。袁绍回兵应战,从此以后,袁绍再也不能调动这么多的军队,东进与孙策争雄。然而,孙策一时也无力再战。两方进入相持阶段。袁绍、孙策各踞丹阳郡之半,彼此劫掠不休。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七八。张涵有心坐山观虎斗,世事却是难料。
建安元年(196年)秋,南匈奴叛乱,羌等西北诸戎群起相应。叛胡攻没郡县,斩杀官吏,大肆劫掠,并州西北诸郡大多沦馅,雁门关外除了寥寥数城,皆落入贼手,寇踪遍及河东郡、坐冯和右扶风。突如其来的战争席卷了西北,关中大地哀鸿遍野。死伤者无以数计,损失的财物数以十万万计,大批屯民逃离了家园。可以预计,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前往关中去的移民将大幅减少,恢复关中的生产更是遥遥无期。
近百年来,西北羌胡的叛乱,始终是大汉国的心腹之患。消息传到信都,张涵为之震怒,随着一声令下,顷刻间大军云集西北。
以下不算字数
汗嗯.应该、也许、可能会吧……
手机问:httpp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