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卞南庄[下] (第2/2页)
从山脚到麦田间,有一片洼地,在张涵的建议下,那里被挖成了鱼塘,用于养鱼。挖出的土堆成堤岸,岸上种桑树、果树。池塘边种茭白等水生蔬菜,池塘上又架起了猪圈,用于养猪。这样养猪又可以不占用耕地,猪粪直接落入池塘喂鱼。堤外农田试种着水稻,水稻田中也被用来养鱼,鱼以鲤鱼为主,还有草鱼、鲫鱼和鲶鱼。通过水塘的排灌,水稻田可以做到旱涝保收。
稻田养鱼需要在水田里开挖供鱼儿活动休息的“鱼溜”或“鱼沟”,在田埂上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安装拦鱼栅等。靠近田边、田角的鱼溜上面可以搭矮架,下面种瓜(甜瓜)、和豆等,利用它们爬蔓遮阳,充分利用太阳能。
天书记载了几种充分利用饲料的养殖方法。这种“猪粪喂鱼,塘泥肥树,桑叶喂蚕,蚕屎溲种”的方法是其中之一。此外,还有“鸡粪养猪,猪粪沤沼气,沼渣喂鱼,塘泥肥树,小杂鱼粉喂鸡猪”法等三种。
坦率地说,尽管对天书满怀敬意,对广寿子焚香不绝,张王氏看到这些方法时,也甚是不适应。在水稻田里养鱼,是个好主意。可是,用粪喂养的东西,再拿来吃起来,她觉得说不清的不得劲。
大汉国不是不知道利用粪便的剩余价值,很多人家都是把厕所和猪圈建在一起,用粪便来养猪。不过,那喂养的是种猪,这种猪不是用来吃的。除了极其贫困者,一般没人会去吃它。
张王氏把事情安排了下去,却觉得浑身不舒服,就悄悄地把心事,跟张涵说了。
张涵听了母亲的顾虑,不由一呆。
“……,这有什么?那些粮食、蔬菜和水果,还不都是用粪肥浇灌出来的,不也一样吃……再说,真要是不习惯的话,可以单独养殖,把自己吃的另养就是……”
这话是有道理的,但张王氏是心理问题,不是不明白道理。张涵有两世经历,心理要成熟不少,却也没有那么纤细敏感的感觉。所以,张涵的道理只收到了一个结结实实的脑瓜蹦。思虑再三,张王氏还是决定另外养些儿,来给自家人吃。
水稻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中国水稻栽培的历史悠久,从河姆渡时期计算,中国栽培水稻的历史已经有六七千年之久。
卞南庄种植的水稻,当然不可能是这么古老的品种。相反,稻田里种的几种水稻都是第一次出现在大汉国的土地上。它们来自南海交州的日南郡附近地区,是按照天书记载而找到的优良品种。其中,林邑(即占城)稻最引人瞩目。林邑稻耐旱,对生长土地要求不高,适应能力前,生长期短。
熹平元年(172年)夏末的水稻试种中,林邑稻从种至收仅用了五十七、八日,小亩产量虽不大,只在三四石间,却已令孙诚良大为惊奇。假如,这第一季水稻若是早种一段时间的话,在寒冷只前,就可以再种一季了,两季下来,亩产怕不有个六七石之多。
所以,林邑稻的味道不如一般水稻好,水稻又比麦子费人工,孙诚良也很是重视,又是报告张涵,又向张王氏汇报,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这个消息。张涵飞快制止了他,这事一定要保密的——悄悄与张王氏说一声,也就是了,千万不要声张。不过,来年可以多试种些儿。
粮食丰收了,就不值钱,粮价就会降低,孙诚良对这很是理解,立刻对张涵保证,一定会严格保密,不让任何人知道。
【做人要厚道,看书要砸票】
PS:晚上还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