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的杀手》(50)第114章 滂沱大雨中的黄雨衣 (第1/2页)
每年5月,来自南方印第安洋的庞大暖湿气流都会挥师北上,雄心勃勃地向大陆深处进发。
但是,每年都会撞上高耸入云的直断山脉,翻不过去,水汽越积越多,便只能在这庞大山脉的南坡撒野。
大新山便是这庞大山脉的桥头堡。新阳市就是驻扎在桥头堡下的哨兵。
现在,新阳市下起了今年入夏以来最大的一场豪雨,一时间,天地之间都被水雾所充塞,能见度不到50米。
然而依然有人敢于超速飙车。
一辆酷炫的银色跑车从晨东邮政局门前飞速驶过。
扁平、流线型的车身,令这辆崭新锃亮的车给人一种强烈的未来感。
车内装载的航空发动机高转速,发出的嗡嗡声远比传统的燃油发动机要安静。
但轧过水坑溅起的那一瓢泥浆水,却十分传统。
尽忠职守的交通协警抹去脸上的泥水,冲着远去的那团水雾喊道:“不要命啦?开慢点儿!”
等那车消失在街角,他才记起来,那是GTAuto,庆阳市刚刚投入使用的第一代无人驾驶汽车。
准确的说,是在地表区域上投入使用的第一代无人驾驶汽车。在云中城,无人驾驶早已普及多年了。
无人驾驶技术不仅需要车辆本身能够自主识别障碍物,同时也需要城市交通的基础设施具备配套的信号发射装置。两者互相交换信息,才能确保车辆在行进中不发生误判。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持续升温,能够部署无人驾驶交通,是一个地区跻身第一集团城市的标杆之一。
所以,雄心勃勃的市政厅为了上马这项工程,下了不少血本。
虽然这座城市中能保养得起无人驾驶汽车的本地人并没有多少,但这是这座大山中的城市达到三线城市水准的重要标志。
考虑到难免有形象工程的意味,质疑的声音也并非没有,尤其以分管社会保障的翁副市长反对最为激烈。
然而,上马无人驾驶工程能够带动经济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GDP增幅同比增加了整整1个百分点,一连串关联企业也都赚得盆满钵满,连负责基建的包工头们都开上了四环A6。大家一起发财的事,谁会反对?
至于那1200名失去工作的公交车和出租车司机,虽然经常上访,却也无济于事。
这年头,人人向钱看,谁会在意那些无足轻重的声音呢?
……
……
距离邮政局一条街外的弄堂口,一个身披黄色雨衣的人站在两轮平衡车上,冒着滂沱大雨,往返在行人之间。
他手里拿着一张照片,逢人就问:“见过这个人吗?”
他雨披的帽子压得太低,把脸藏在帽子的阴影中,还戴着脏兮兮的口罩。这个样子,实在是太古怪了。
路人对他敬而远之,能躲则躲。
而他手中所持的那张照片又稍显模糊,似乎来自不经意的抓拍,只能依稀能分辨出是一个身穿连帽衫的普通少年。
既不是明星,又不是通缉犯,谁会在意这些事呢?
没有任何一个人理睬他。
但是,他毫无气馁之色,不时仰头看一看天空,似乎很享受这种感觉。
大雨,他熟悉,他喜欢。
尽忠职守的交通协警隔着一条马路远远看见了这点醒目的黄色。
晃悠了这么久,行迹十分可疑。
于是,交通协警管起了治安的事,他拿起手机报警。
拨号信息立刻汇入信息网络的洪流之中,以光速在数字世界上快速蔓延。
在经过了若干的数据节点之后,这个拨号的终端标识、GPS位置、拨号去向都汇集到了某个特定的区域。
黄雨衣紧张地颤了颤,远远地朝协警这边望过来。
“那个人拨打了只有三位数的奇怪电话!”
“这三个数字意味着暴力机构的到来!”
“警报!发现可疑对象进入危险范式,必须立刻阻止!”
“立即查找可供使用的工具!”
“需要更多资源,接收更多链接!”
“工具补货中……工具补货中……工具锁定!”
“工具启用中……工具启用中……”
道路尽头,再次传来航空发动机的嗡嗡声。
交通协警正在给儿子打电话:“银子啊,外面雨下的很大,还有不长眼的开车很快,放学回家路上小心点。”
听到由远而近的引擎轰鸣声,他抹了一把被雨水浇湿的脸:那个不知好歹的家伙又回来了?怎么还是开得这么快?
那辆跑车真的折返回来了,并以80码的速度撞向猝不及防的交通协警。
巨大的冲击力将人体冲撞得飞速旋转起来。
在如此高速的旋转中,骨骼和肌肉严重脱节,内脏几乎要被甩出体外。
交通协警在三四米高的半空中转了七八圈,重重地扑倒在路面上,口鼻中立刻淌出了殷红的鲜血,小溪一般汇入柏油路面的凹陷之中。
“目标已摧毁。”
“警报状态解除。”
……
……
“无人车撞人啦!”
“老吴!快醒醒!”
“快叫救护车!”
人群向事故现场围拢过去,无数雨伞遮蔽了一切。
黄雨衣缓缓转身,驱动双轮平衡车背对人群,缓缓离开。
数字世界的某个计算团簇正在进行例行的周期性大规模运算。
“定时搜索,启动。”
新阳市全城各处的信息采集网点,摄像头、个人手机、个人电脑、银行柜面探头,凡此种种,总数不下几百万,都接收到了一条指令——“继续寻找可供使用的合适工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