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蝰蚺现身 (第2/2页)
而此时,远在水潭另一角落的聂风,脸上露出一副惊恐的表情,让站在一旁的小夭担忧不已。
聂风到底看到了什么,竟然被惊吓成这样?
原来在那只骨鸦传回来的画面当中,聂风竟然看到了一条巨大的黑蛇,虽然光线不是很明亮,但是凭着月光,聂风还是清清楚楚的看到了那条黑影的样子。
而此时黑蛇正慢慢的将自己的身体从地底扯出来,光是它在地面上的躯体就有近十米长,它身体的尺寸竟然粗达一米,而且还只是他脑袋下面那身体当中最细的部位,可想而知,这条黑蟒到底又多么的巨大无比。
此时黑蛇还有接近三分之二的躯体还在地面下,差不多费去了半分钟,巨蟒的身体才完全展露出来。
在混合着紫色和玫瑰红色调的月光照耀下,聂风终于看清了那条黑色巨蟒的样子。聂风倒吸一口凉气,他还是首次见到如此巨大的生物,就连当初在亡灵洞穴见到的那头最大的火焰魔蜥都没有眼前这条黑色巨蟒庞大,而那些凯撒食人鳄和这巨蟒相比,只能算是小蜥蜴。
聂风紧张的指挥着骨鸦将飞行的高度拔高一些,他怕这条黑蛇巨蟒发现骨鸦的异常,将其咬落。
黑蛇巨蟒差不多有三十多米长,身体最粗的部位竟然达到了两米多,就像一头巨大的史前巨蟒一般,其散发出来的气势,即便是隔得甚远的聂风也不由得感到有些透不过气来。
巨蟒那巨大的身体和牛犊般大小的蟾蜍比起来,那简直就太大了,刚刚那头公蟾蜍只能算是黑蛇巨蟒晚餐前的开胃小菜,今晚注定是剧毒蟾蜍家族的恐怖之夜。
然而那头被巨蟒吓晕的母蟾蜍依旧没有半分转醒的样子,黑色巨蟒也不忙着将其吞噬,而是转过头朝着远处的蟾蜍群窥视着,它应该是在打量着今晚晚餐的货色怎么样吧。
不过就在黑色巨蟒遥望远处时,那头本来应该一动不动的母蟾蜍忽然灵活的翻身而起,急速的朝着水潭边纵跃而去。看到装死的母蟾蜍,黑色巨蟒也不急着去追逐,那恐怖的巨大蛇目露出一丝鄙夷的笑容,如果可以将其称为笑容的话。
母蟾蜍看到黑色巨蟒没有追来,顿时更卖力的朝着水潭跳去,然而就在它即将跳出那片让它恐惧的草丛之时,而前方那反射着点点月光的水潭就近在咫尺,母蟾蜍马上就可以逃出升天了。
谁知还没等母蟾蜍高兴起来,忽然它前方的地面轰然隆起,又一个巨大的蛇头冒了出来。
“呱………”
蛙声叫到一半,便戛然而止,只剩下食物划过食道的吞咽声响起。
看到这场虽然不是很宏大,却异常惊心的狩猎之战,远在几公里之外的聂风全身起了一层冷汗。就在刚才,那条最大的黑色巨蟒忽然朝着天上不停盘旋的骨鸦直直望去,透过骨鸦的视角,聂风的眼神正好和黑色巨蟒的冰冷眼神相对,就在那一刹那,聂风感觉如坠冰窟,全身惊起一身冷汗。
难道那黑色巨蟒发现我监视它了?聂风有些惊疑不定的猜测着,不过被发现的可能性不大,毕竟黑色巨蟒才只是一头魔兽而已,根本没有达到化形后期境界,不可能变的像人一样聪明,聂风暗暗的安慰着自己。
擦了擦头上的冷汗,聂风缓缓睁开双眼,而小夭则在一旁担心的看着聂风。
看到聂风终于睁开了眼,小夭急忙问道:“主人,你发现什么了,怎么变成这样子了?”
聂风轻舒一口气,将自己看到的一切原原本本的告诉了小夭。讲完一切之后,小夭的脸色也凝重起来,担忧的说道:“主人刚刚看到的那两条黑色巨蟒应该就是羊皮卷上的黑毒蝰蚺了,不过它们的体型和羊皮卷上描述的相差甚远啊?就算后面出现的那条也有近二十米的长度,比起羊皮卷上说的十多米长度,可是长的太多。而起…….我担心这两条黑毒蝰蚺的境界可能达到了化丹中期。如是是那样的话,我们要想取得黑毒蝰蚺的鲜血真是太难了,稍有不慎就可能反被这凶残的黑毒蝰蚺给吃掉。”
聂风也是一脸的沉重,看来要想获得这黑毒蝰蚺的鲜血的难度要比想象中难的多,硬碰的话,即便加上小阿鲁,还有亚龙兽也不见得能行,面对达到化丹中期境界的魔兽,聂风的魔法基本都没有多大的攻击力了。
如今攻击力最强的当属小阿鲁化身的金毛巨猿,其次则是达到化液巅峰境界的亚龙兽。可是面对两条达到化丹中期的黑毒蝰蚺,聂风这方根本没有一点胜算。
到底该怎么办呢?聂风苦恼的挠着脑袋。
忽然,聂风一拍大腿,低吼道:“孙子兵法当中的借刀杀人,看来这次正好派上用场了,哈哈…….”
小夭诧异的看着突然眉飞色舞的聂风,听不懂聂风在说什么。
聂风神秘的一笑,道:“这次也许我们要借助那些丑陋的蟾蜍的帮助了,而且我还要把那头蟾蜍王给引出来,让整个蟾蜍家族群攻这两条黑毒蝰蚺,等到它们两败俱伤的时候,我们再出马,嘿嘿…….”
此时的聂风笑的有些阴险,小夭打趣的说道:“主人,你笑的好坏哦!不过这是个好主意!呵呵…….”
聂风轻轻的在小夭脸上捏了一下,说道:“好吧,就我们坐山观虎斗吧!”聂风又说出一句老祖宗留下来的成语,弄的小夭一愣一愣的。
随即,聂风便再次盘腿而坐,继续指挥着那只骨鸦监视着两条黑毒蝰蚺的行动。
那两只黑毒蝰蚺很明显是一公一母,此时它们已经有些饥饿难耐了,今晚它们要大开杀戒。一场惨烈的蛇蟾大战即将在这月色之下悄然上演,不过巨蟒不知道的是,在那遥遥的后方,还有一个小小的亡灵法师正目不转睛的关注着它们。
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也!